2017年厦门CSCO会议开展的依旧热烈,今天上午进行的肺癌口头报告更是大咖云集,今天我给大家编译的文章是吴一龙教授的报告。
主要是关于使用阿法替尼的患者3年的治疗应答率比吉非替尼更高,以及不同性别、不同突变类型的肺癌患者使用EGFR 靶向药物的疗效对比情况。
如上图所示,有三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阿法替尼的患者,有10%以上的患者治疗应答率超过了3年,也就是3年可以一直使用阿法替尼,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数据。
如上图所示,对比一下吉非替尼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别。3年的时候仍然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比例,阿法替尼是吉非替尼的2倍多。
使用靶向药物1年的时候,仍在使用阿法替尼的患者比例是20%左右,吉非替尼是13%。
使用靶向药物2年的时候,仍在使用阿法替尼的患者比例是15%左右,吉非替尼是6%。
使用靶向药物3年的时候,仍在使用阿法替尼的患者比例是10%左右,而使用吉非替尼的患者比例是4%。
上面这张图表示的是靶向药物治疗时可以长期应答的优势人群,可以看出如果是EGFR基因的19外显子缺失突变,女性患者更有可能使用靶向药物长期有效,这个可以从上图黄色圆圈和灰色圆圈的比例看出,具体我们不再详细解读。
如果是脑转移患者,不常见的EGFR基因突变(19del或L858R之外突变),则患者往往不是EGFR靶向药物的优势人群,长期有效的概率会低。
既然阿法替尼的效果不错,但是阿法替尼的副作用大啊,在标准计量40mg每天,如果因为副作用调整计量,会不会影响疗效或者长期获益呢?吴教授也在CSCO会议上给出来了答案。如下图所示。
75%的患者使用阿法替尼时因为副作用而降低了计量,但是这些患者都是使用阿法替尼治疗有效时间超过3年的。其中带星号的6个患者有效时间超过了6年。因此,从这个数据来看适当降低阿法替尼的计量并不会影响有效性。
另外如果是长期使用法替尼有效的患者,他们在使用靶向药物的时候,肿瘤缩小是非常明显的,如上图所示,多数患者的肿瘤大幅度缩小(红色柱状图),还有部分患者的肿瘤是完全消失(绿色柱状图)。
22个患者(占比59%)没有继续使用阿法替尼,但是这部分患者后续的治疗并没有受到影响,总体而言,阿法替尼对患者的靶向治疗显示出对一代靶向药物的优势,尤其是表现在长期治疗应答的比例上,如果一个患者可以使用很长时间的靶向药物,而且还不影响其后续的治疗,那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里有疑问说,如果阿法替尼耐药有多大比例是T790M突变?可以后续继续使用奥希替尼,目前这个数据还没有,我也会继续跟踪最新文献来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知道同样是使用吉非替尼,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L858R突变的患者出现T790M耐药突变的概率都不一样,所以阿法替尼的耐药突变,应该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个与达克替尼也是类似的。但是面对所有的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发展的科学总是会有办法。
推荐阅读:
抗癌日记(五十五) 继续聊聊这三个月治疗的情况。 五月底又出现脑转,中肿放疗科建议全脑放疗,我一度认为耐药了,而陈教授和吴院长一致认为继续吃阿法替尼,加两次的贝伐然后复查观察。最后我选择后者的方案。 6月4日第一次打贝伐用的是国产,在中肿输液,可能那时椎体放疗刚结束,体重减了三斤免疫力低,又在门诊输液,所以贝伐打完非常疲乏。因为过21天再输一次贝伐,所以就先回老家了。 6月26日我在当地医院打第二次贝伐,用的是进口药(医院有什么牌子就用什么牌子的药),不知是不是进口药没什么副作用还是我修整十来天的缘故,没有任何不适,早上我自己开车去输液,下午又自己开车回家。到家刚想休息一会儿,几个同事非的拉我出去聚餐,车都停在我楼下接人,实在推脱不了,想着精神还不错就去吃饭放松啦,总之状态不错。 打了两次贝伐后要复查,本来都是在中肿做的影像,跑广州实在是累呀,7月7日就在当地省肿瘤医院做脑部磁共振,结果大部分与五月的脑部情况类似,但是多了一句:脑膜增厚,警惕转移。看到这句话我蒙了,不知如何是好,心情落入谷底。 七月初我女儿去上海上班了,为了咨询上海教授的治疗方案,不顾自己是才上班几天的新人硬着头皮请假,一边找了陆教授韩教授跑了胸科医院预约脑科医院的mr,另一边继续预约广州的陈教授和吴院长,双管齐下,为了筛选合适的治疗方案,忙的焦头烂额。 在等方案时,我女儿非常着急让我再做一次外周血的基因检测看看有没有t790等突变,但是几天后基因公司打电话说血不够重新采血,而且要等十五天才能出结果,我心疼钱也想着要不再等几天如果吴教授说做基因检测再做吧,于是背地里把钱退了回来。女儿担心阿法替尼耐药了,如果脑膜转移病情会快速加重,何况问诊要一周以后,思前就在各个病友群里淘了十粒奥西替尼,让我盲吃试试,还一再交代,千万别告诉吴院长。我这女儿胆子腻肥了,竟然把我当成小白鼠[擦汗][擦汗] 复查一旦出现状况我女儿比我还难受还沮丧,这一年来让我妈妈和孩子担惊受怕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