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中,有一类是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代表药物有:贝伐单抗。这类药物在服药前不仅不需要测试靶点,而且还能应用于结直肠癌、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肾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这种靶向药究竟跟其它的靶向药有何不同?有哪些副作用?今天,“问上医”就跟大家详细讲讲。
靶向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打击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我们常说的某某替尼,像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西替尼。还有一类靶向药是抑制血管生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单抗,像贝伐单抗。
(1)打击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是小分子化合物,能穿过细胞膜,与细胞内的靶点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
这类药物一般用于晚期肺癌且有基因突变的患者,通常不用于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也不建议晚期患者和化疗联合使用。而且,在应用这类药物之前,要先进行基因检测,只有体内存在靶向药敏感的基因突变,才能最大程度的发作药效。
(2)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是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虽然不能穿过细胞膜,直接攻击肿瘤细胞,但能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间接地抑制血管生成。
要知道,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血管来供给营养,打击刺激肿瘤血管生成的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就能切断敌方的粮草供给线,慢慢“饿死”肿瘤细胞。
这种药物在使用前不需要做基因检测。不过,单药疗效比较低,必须与化疗药联用,一般在注射化疗药物的前一天使用。
贝伐单抗适用于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半衰期较长,一般在10天以上,所以半个月使用一次。使用时,必须由专业的卫生人员采用无菌技术稀释后才能输注。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持续90分钟,如果可以耐受,则第二次输注缩短到60分钟。如果患者依旧能耐受,那么往后的输注都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应用贝伐单抗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8%~67%。而高血压会增加血栓、蛋白尿、出血等,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在应用贝伐单抗时一定要重点关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如何应对:在开始用药前,确保血压在150/10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用药期间应该持续监测监测血压。
(2)蛋白尿
高血压会导致蛋白尿,但除此之外,贝伐单抗本身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会引起肾小球病变,导致肾小管滤过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
如何应对:贝伐单抗对肾脏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及时处理。
(3)血栓
贝伐单抗会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因此,年龄在65岁以上且有动脉血栓的患者,慎用贝伐单抗。除此之外,如果治疗期间出现了血栓栓塞,应该永久停用。
(4)出血
血小板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载体,贝伐单抗会抑制血管内皮,直接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干扰止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轻度的皮肤黏膜出血,像牙龈出血、阴道出血。因此,在用药期间,要检测凝血功能。
“问上医”-来自古城西安的医生团队,为您分享更多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
#中芯国际向上海捐赠1000万元#【最新!中芯国际重磅官宣】据中芯国际微信号4月6日报道,中芯国际宣布,为支持上海市防疫抗疫工作,公司董事会决定向上海市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 截至发稿,中芯国际报45.58元/股,跌0.28%,总市值3602.2亿元。#中芯国际向上海捐赠1000万元支持抗疫#(每日经济新闻;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