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品资讯 >用药指导 >

吃阿法替尼可以停药吗(靶向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无药可用吗?)

发布时间:2022-04-29 09:31:58
来源:iyaoba.com
作者:印度第一药房
靶向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无药可用吗?

很多人内心都有种深深的恐惧,就是靶向药虽有效,但容易发生耐药,就算一代二代三代四代靶向药……不断面世,会不会最后无药可用?


01

啥是靶向药?


在说到靶向药耐药的问题前,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靶向药”。所谓“靶向”就是针对性的意思。靶向药物可以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特有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但是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效果。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所以也叫分子靶向治疗,这个致癌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靶向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无药可用吗?

摄图网


晚期肺癌1960年中位生存期4个月,到2002年的10个月,用了40年,延长半年的生存期。而靶向药进入我国后,对有基因突变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非常明显,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改变,目前肺癌的中位生存期达到3.5年


02

哪些药物需要做基因检测


目前根据患者是否需要做基因靶点检测,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具体分为以下:


表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病种

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埃克替尼

阿法替尼

达可替尼

奥希替尼

克唑替尼

阿来替尼

塞瑞替尼

阿美替尼

贝伐珠单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安罗替尼

纳武利尤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

度伐利尤单抗

卡瑞利珠单抗*

阿替利珠单抗

依维莫司


*需排除EGFR突变和ALK融合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使用前需检测PD-L1表达。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


03

EGFR、ALK突变基因


我们知道,有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原因是,某种特定的基因突变出现,导致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通路发生改变,使肿瘤细胞出现无限增殖并向外“抢占地盘”,破坏正常细胞的功能。


靶向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无药可用吗?

摄图网


人类已先后找到这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的靶点,精准打击。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些靶点进行精准治疗,目的是抑制这种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当作靶子的基因突变还挺多的,最常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人类研制出来的攻击这个突变的药叫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NCCN指南及各国指南均推荐,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首选EGFR-TKI。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最常见的基因,决定各个细胞的生长。当肺还健康时,EGFR作为“生长开关”,严格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刻监视着细胞的生长,哪怕多长出一个细胞都不行


但通过电离辐射等致癌物质让它“黑化”后,转身就成了突变的EGFR,对细胞的生长监控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其尽情繁殖生长。


据统计,我国约有30%的肺癌是由于成功“黑化”EGFR突变,转变成了肺癌。Gefitinib(吉非替尼)、Erlotinib(厄洛替尼)、Osimertinib(奥希替尼)、rlotinib(厄洛替尼)和Osimertinib(奥希替尼)的接连研制,让EGFR突变有了克星。


说完了肺癌第一大突变EGFR,再来讲稳坐第二把交椅的ALK融合基因突变


突变的ALK融合基为肺癌加了马力十足的推进器,持续推动着体内癌细胞的快速生长。ALK基因让肺癌患者又新增了3%-8%,而在不吸烟的人群中更是新增了10%-15%的新肺癌患者。


EGFR突变和ALK突变就占了所有肺腺癌患者中的一半以上,如今都有了针对性的靶向药。


随后,肺癌的ROS1融合突变基因、c-MET扩增基因、BRAF突变基因和VEGF/VEGFR-2突变基因,也都被人类发现,研发新的靶向药进行精准打击。


04

靶向药耐药后的表现


狗急了还会跳墙,把癌细胞逼急了,就出现了耐药!


肺的肿瘤细胞非常狡猾,它能再次进行基因突变。


当使用靶向EGFR用药时,癌细胞就进行ALK基因突变;当靶向ALK时,就产生ROS1突变。换着花样地突变,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对药物产生排斥反应。所以在第一代靶向药耐药时,研究人员随即推出了第二代靶向药,而二代靶向药再次耐药时,又推出了第三代靶向药,现在又有了第四代靶向药。


靶向药耐药的表现是什么?


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曾福仁表示,主要临床表现为肿瘤复发或转移,肿瘤标志物增多。在影像学方面,通过B超、CT、核磁共振等手段,可以发现肿瘤病变的增多。另外,在进行基因检测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应的耐药基因的出现,说明靶向药物存在耐药性。结合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的出现、耐药基因的发现,可以诊断靶向耐药。


靶向药耐药有哪几种形式?


靶向药的耐药总结起来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缓慢耐药、局部耐药、完全耐药,其表现如下:


1.缓慢耐药

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肿瘤大小没有变化,但肿瘤标志物有升高,这时可能患者已经开始出现缓慢耐药了。


2.局部耐药


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如果肿瘤控制得很好,不增大或有减小,但发现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这是就要考虑是否发生局部耐药了。


3.完全耐药


如果患者在复查时发现肿瘤增大,标志物升高,甚至有其他部位的转移,体感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比方疼痛、咳嗽、头晕等。这时,患者很可能被完全耐药盯上了


05

出现耐药怎么办?


肺癌靶向药物出现耐药了,下一步如何处理?


首先,要判断患者的耐药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是缓慢耐药,患者不必急于停药。单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而影像学报告没有证实肿瘤增大,不是停用靶向药的标准,也就是说,停不停药,应以影像学检查为基础,听从医生的建议,患者不能自行停药。


如果是局部耐药,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继续靶向治疗,同时对进展的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出现骨转移,可结合双膦酸盐或地诺单抗等药物,也可以做放疗;出现脑转移,可使用伽玛刀或放疗、手术等。


如果是完全耐药,医生会立即更换治疗方案。


靶向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无药可用吗?

摄图网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指出,服用靶向药物出现了耐药,有四种方案可以选择:重新做病理检测、重新做基因检测、直接换新靶向药、重新进行化疗。最推荐重新做基因检测。


1.重新做基因检测。靶向治疗是针对突变基因的精准治疗,如果不进行基因检测,就随意换方案,有可能无效,以致于耽误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陈振光指出,再次做基因检测,可确定耐药后继发的突变,再根据突变来选择靶向药物。


比如,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中,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耐药。经研究,大部分患者的耐药原因是T790M突变(突变概率60%左右),可选择第三代EGFR TKI奥希替尼来应对。


其他耐药原因还有c-MET扩增、HER2突变、下游KRAS或BRAF的激活等,也需用对应的靶向药物,如靶向ALK融合的克唑替尼、色瑞替尼或参加相应的临床试验。


2. 重新做活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重新做病理,其实靶向药耐药机制中,其中有一项就是病理类型的变化。再次活检是为了明确肿瘤产生了何种新的突变来逃脱药物的制裁的。从而制定新的治疗策略。


3.重新化疗。


很多时候,在发现靶向治疗耐药后,医生会推荐患者使用化疗。以退为进也是可以的。虽然化疗的副作用要大一些,但往往还是有效的,而且在化疗进行一段时间后,重新用回靶向治疗的时候,很多患者会惊喜地发现肿瘤对药物又敏感了。


4.直接换新靶向药。


如果明确是因为抗体导致的耐药,也可以考虑换一种药物。


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时,常常是从第一代靶向药物开始的;如果第一代靶向药物出现耐药,可以用第二代靶向药,以此类推。但要注意,使用新的靶向药物前,需做相应的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选择用药。


总之,肺癌治疗的耐药和病情进展相当复杂,需要和专业医生进行具体分析。发生耐药也不必着急,弄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必担心无药可用,方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1.靶向治疗-百度百科

2.钟先生的肺癌抗争史-北京青年报2015年03月27日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的通知

4.EGFR突变?来看看最全靶向药治疗指南-咚咚单抗网

5.靶向用药要谨慎,靶向药耐药怎么办?—抗癌卫士企鹅号

6.靶向药耐药怎么判断?吴一龙教授的发问作出了解答—抗癌圈搜狐号

推荐阅读:

怎样服用骨化三醇?骨化三醇能长期服用吗?骨化三醇与阿法骨化醇有何不同? 维生素D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可以调节钙、磷吸收,保持骨骼的强健,提高骨密度,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佝偻病,成人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需经肝脏和肾脏转化才能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在临床上维生素D主要用于预防骨质疏松,而活性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钙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促进骨的形成和矿化,抑制骨的吸收,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可用于各种骨质疏松的治疗。 人体的皮下储存着很多能够合成维生素D3的原料,我们称之为维生素D3原,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3,这些维生素D3进入血液首先被运送至肝脏,被肝脏中的25-羟化酶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在肝脏中的主要储存形式,也是血浆中维生素D3的主要存在形式。随后,25-羟基维生素D3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肾脏,被肾脏中的1-α羟化酶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也就是维生素D3的活化产物骨化三醇,最终被人体吸收利用。 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7)推荐,普通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为800~1200IU/d,普通维生素D需要转化为骨化三醇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可用骨化三醇替代治疗,推荐口服每次0.25μg,每日1次或2次,或每次0.5μg,每日1次,补充骨化三醇的同时,还需要补钙,推荐每日钙总摄入量(从食物和药物)800mg,不超过1000mg,骨化三醇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与油脂性食物一起服用,吸收率和利用率更佳,推荐餐中或餐后服用,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腹痛、上腹部痛和便秘等急性症状,或肌无力、感觉障碍、体重降低、发热、烦渴、口渴、多尿、脱水、情感淡漠、发育迟缓和泌尿道感染等慢性症状,有可能发生了高钙血症,应及时停药就医。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弯腰驼背、身高降低、疼痛、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特征性表现,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轻者影响机体机能,重者可致残甚至致死,虽然原发性骨质疏松不可逆转,但可防可治,即使发生过脆性骨折,经过适当治疗,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骨质疏松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首先应该调整生活方式,建议低盐高钙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每日15-30分钟在阳光下晒,但应避免强烈阳光照射,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钙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本治疗药物,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甚微,很难满足日常需求,因此,骨化三醇作为活性维生素D,应该长期服用,没有特殊情况不宜停药。 阿法骨化醇为前体药物,又名1-羟基维生素D3,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服用后可被肝脏中25-羟化酶和成骨细胞迅速转化为骨化三醇,因此阿法骨化醇的临床疗效与骨化三醇基本一致,因为不需要肾脏转化,所以阿法骨化醇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谣零零计划# #用药科普排位赛#

客服\/信
扫一扫,添加顾问,了解国外进口药品信息资讯
56000+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