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2 17:37:16
来源:iyaoba.com
作者:印度第一药房
2007年,Hiroyuki Mano博士首次在日本肺癌患者中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基因融合,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ALK基因融合在NSCLC患者中的总发生率约为4%,常见于年轻、不吸烟/轻度吸烟、其他致癌驱动基因突变缺乏的肺腺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其特异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批准应用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多个ALK抑制剂,国内上市的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恩莎替尼等,而目前国内获批的只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在2021年肺癌CSCO指南中,对于ALK融合患者,一线可选择阿来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其中阿来替尼是优先推荐。
一线有三个ALK TKI选择,怎么进一步选择,临床主要考虑疗效、安全性、临床特征(脑转移)、经济等四大因素。目前临床上还是有部分患者一线选择克唑替尼,在用药11月后大多面临肿瘤进展,进展后二线如何选择?针对阿来替尼、塞瑞替尼、恩莎替尼、布加替尼及劳拉替尼,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许锦彪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肿瘤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阿来替尼
塞瑞替尼
恩莎替尼、布加替尼、劳拉替尼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