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医保局对药品及高值耗材带量集采后,第七批国家带量集采也正式启动。
近日,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对相关药品进行信息填报。这意味着,第七批国家药品带量集采正式启动。
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留意到,相比上一轮胰岛素带量集采专场,本轮药品带量集采“回归”化学药物,共涉及58个品种208个品规,涉治疗领域包括心血管、糖尿病、肿瘤、抗菌素以及神经精神领域等重大慢性疾病领域。
据南都记者了解,抗肿瘤药将是国内药企和跨国药企竞争激烈的领域,第七轮带量集采涉及的抗肿瘤药物中,包括伊立替康注射剂、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马来酸阿法替尼片、盐酸厄洛替尼片、舒尼替尼和注射用替莫唑胺等。
以阿法替尼为例,该药物是乙类医保药物,作为首个不可逆EGFR肺癌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原研方勃林格殷格翰对该药物的化学式专利在2021年到期,这引起多家国内药企争相布局,包括科伦药业、豪森制药、正大天晴等在内的本土药企都在竞争这一市场。
在节约医疗费用这一大背景下,市场规模较大且一致性评价过审品种的药物依然是带量集采的主要目标。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本次带量集采中,有18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被纳入;其中5个品种过评企业超过十家,甚至出现了25家同台竞争的局面。
在带量集采的大品种中,硝苯地平缓释控释剂型、美罗培南注射剂和奥美拉唑注射剂“坐稳”了本轮带量集采中市场规模前三的交易。
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奥美拉唑注射剂为例,该药物2020年国内医疗市场销售规模为52.1亿元,其中国内药企奥赛康占据市场份额约41%左右。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奥美拉唑注射剂将有25家企业竞争。又以抗感染药物美罗培南注射剂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销售额51.3亿元,目前有10家药企用资格参与本轮药品集采竞标,其中罗欣药业在今年年初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
如果从剂型进行分类,南都记者注意到,本轮带量集采的58个药物品种中,有26个注射剂品种被列为带量集采目标,在集采中占比约45%左右。
据南都记者了解,第4轮国家带量集采开始将注射液纳入后,注射液几乎占了被集采药物数量的一半左右,以第五批药品带量集采为例,注射剂的采购金额占比约合70%左右。
作为我国医院药品销售额最大的剂型,注射液的市场容量达5000亿元以上,因此成为带量集采瞄准的目标。随着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注射剂产品也将继续保持自己在国家集采中的主力军的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注射剂几乎只有在医院内集中销售,落标就等于产品被踢出市场,因此企业在该剂型的报价几乎是“砍到了地板”。据南都记者此前报道,此前有企业的注射剂品种降价90%却落标的情况,这也体现出注射剂在集采竞争的残酷。
企业方面,本轮带量集采中,国内药企依然中参与带量集采的“主角”。其中齐鲁制药和科伦药业分别有13个品种有参与带量集采的资格,国金证券等统计,扬子江药业、正大天晴、石药集团、成都倍特、江苏豪森、罗欣药业、成都苑东、奥赛康和恒瑞医药等,被纳入集采报量的品种有5种以上。
原研的跨国药企中,辉瑞以5款产品领跑,罗氏、诺华、默沙东、阿斯利康均有3款入围,赛诺菲也有2款进入,拜耳、BMS、GSK、吉利德则各有一款。业界分析认为,随着带量集采的深入开展,部分跨国药企原研药市场份额大幅度降低,这也使得企业从消极应对转变为积极降价参与。
据今年2月11日召开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披露了前六轮带量集采情况,前六批次药品带量集采中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节约医疗费用2600亿元以上。
根据国家医保局透露,未来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
针对第七轮药品带量集采何时开标,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记者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