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拉替尼(Lorlatinib,又名劳拉替尼),是一种强效、选择性的第三代小分子ALK/ROS1双靶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显示出整体和颅内抗肿瘤活性。与同靶点最经典的第一代药物克唑替尼相比,洛拉替尼的疗效有全面的提升,且不仅能够用于治疗耐药患者,还能够有效清除脑转移病灶。
2022年4月29日,洛拉替尼(Lorlatinib)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此前,洛拉替尼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一线及二线以上治疗ALK阳性NSCLC。
根据此前公布的一项洛拉替尼治疗ALK/ROS1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在ALK队列中,中位总生存期(OS)为89.1±19.6个月;颅外(EC) VS 颅内(IC)反应率(RR)为60% VS 62%;疾病控制率(DCR)为91% VS 88%。
在ROS1队列中,中位OS为90.3±24.4个月;颅外 VS 颅内反应率(RR)为62% VS 67%;DCR为92% VS 78%。
这些数据表明,洛拉替尼对ALK/ 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颅外/颅内疗效显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的mOS(89.1±19.6个月)支持先前的报道,而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的mOS(90.3±24.4个月)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药物:洛拉替尼(II期)
试验类型:单臂试验
适应症: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以上)
洛拉替尼的规格为25mg;用法用量:一个周期定义为21天,100 mg QD(每天一次)单药治疗,口服片剂连续给药;用药时程:一个周期定义为21天,单药治疗,研究治疗可持续至疾病进展、需要永久停止治疗的全身健康状况恶化(研究者判断)、不可耐受的毒性、妊娠、受试者失访或受试者拒绝、研究者决定、申办方终止研究或受试者死亡,以先发生者为准。
1、年龄≥18周岁,性别不限。
2、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ROS1基因重排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受试者。
3、ECOG评分0~2分,至少存在1个根据RECIST v1.1确定的可测量靶病灶(包括颅内和颅外)。
4、受试者接受克唑替尼作为唯一的ROS1抑制剂治疗后影像学确证的疾病进展且要求接受至少3周的克唑替尼连续治疗。若受试者不能耐受克唑替尼治疗,要求接受至少3周的克唑替尼连续治疗。
5、受试者针对疾病局部晚期/转移阶段接受至少1个周期的含铂化疗方案且有影像学确证的疾病进展。不耐受含铂化疗方案的受试者也可以入组,但需接受至少1个周期的治疗。
6、无携带EGFR、ALK、RET或 BRAF等靶向突变的NSCLC。
1、入组前受试者针对疾病局部晚期/转移阶段接受超过1种化疗方案。
2、受试者所患癌症存在除ROS1以外的已知的主要驱动基因改变。
3、脊髓压迫,除非受试者通过治疗达到良好的疼痛控制,且首次用药前4周内神经系统功能完全恢复。
4、广泛播散性、双侧或存在3/4级间质性纤维化或间质性肺疾病病史,包括非感染性肺炎、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疾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纤维化。
5、胃肠道异常,包括不能服用口服药物;需要静脉内营养;既往手术操作影响吸收,包括全胃切除或胃束带手术;活动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腹泻、症状性憩室病;过去6个月内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